Open 是一種趨勢。

一直有人說,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我認為這一個說詞已經是過去式。

現在的這個世界、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用「爆炸」兩字可以輕易形容的世界與時代,因為爆炸只是一個短暫的時刻,如同宇宙誕生的大霹靂,就是那一個當下那一個時刻才會發生的事情,而之後,就是現在這個不斷膨脹的現在進行式。

是的,資訊爆炸的時間點已經是過去,現在的資訊正以無法抵擋的姿態,迅速的擴張與擴大,並且藉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優勢向世界上每個角落侵略。這是一種開放、一種不同以往的知識傳遞方式。

一直有人說,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但我認為這一個說詞已經是過去式。

現在的這個世界、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用「爆炸」兩字可以輕易形容的世界與時代,因為爆炸只是一個短暫的時刻,如同宇宙誕生的大霹靂,就是那一個當下那一個時刻才會發生的事情,而之後,就是現在這個不斷膨脹的現在進行式。

閱讀全文〈Open 是一種趨勢。〉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1/3)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就是 Windows 8 的公開測試版本,也是 Microsoft 間接宣布 Windows 8 上市時間不遠的一個重要訊息。也因為是測試版本,因此你可以帶 MSDN 的網站上面找到相關的下載位置。

目前網站上面提供有三種 iso 的檔案可以下載,大致可分為開發人員版(僅64位元)、64位元版、32位元版。接下來我將就這三種版本簡單的翻譯一下原文說明。

下載好之後,你可以選擇燒錄成光碟並且安裝至自己的電腦裡面,也可以選擇使用虛擬機器來模擬,而我為了提供較高畫質的截圖,因此我是用 Virtual Box 這個虛擬機器軟體來模擬並且安裝。不過似乎還有另一種安裝方式,但它會取代你現有的 Windows 作業系統,因此是不建議………

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就是 Windows 8 的公開測試版本,也是 Microsoft 間接宣布 Windows 8 上市時間不遠的一個重要訊息。也因為是測試版本,因此你可以帶 MSDN 的網站上面找到相關的下載位置

目前網站上面提供有三種 iso 的檔案可以下載,大致可分為開發人員版(僅64位元)、64位元版、32位元版。接下來我將就這三種版本簡單的翻譯一下原文說明。

閱讀全文〈Windows 8 Developer Preview (1/3)〉

如何安裝 Oracle Java Developer Kit(JDK) 7 於 Ubuntu?

前一陣子 Oracle 釋出了 Java 7 ,這次釋出的版本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擁有 .bin 格式的安裝檔,只有壓縮檔可以選擇,那這樣要怎麼安裝呢?

請先至官方網站下載幕前最新的 JDK 之後並將檔案解壓縮至你的家目錄下(或其他地方),然後在終端機中輸入…

前一陣子 Oracle 釋出了 Java 7 ,這次釋出的版本並沒有像之前那樣擁有 .bin 格式的安裝檔,只有壓縮檔可以選擇,那這樣要怎麼安裝呢?

請先至官方網站下載目前最新的 JDK 之後並將檔案解壓縮至你的家目錄下(或其他地方),然後在終端機中輸入

在開啟的檔案最底下插入這些

這指令有沒有很熟悉?是了!就是之前安裝 Java 6 的那時用到的那個方法,只是安裝方式有點不大相同。當然,如果你解壓縮到其他位置,那第1行的路徑就要改成那個位置。

輸入完成並儲存之後,請重新登入,然後開啟終端機…我想你應該猜得到接下來要做什麼了,沒錯,就是驗證! 請在終端機中輸入

確認 JDK 的編譯器可以使用,並且版本正確。

再輸入

確認 JRM 是 Oracle 的而不是 OpenJDK。

如果訊息都正確,恭喜你,你的 Java 環境已經建立完成了!如果不行,請回到前頭檢查看看是不是少做了哪個步驟,應該都能解決 =D

軟體與硬體該分兩邊站嗎? (二)

抱歉,這篇文章拖了將近三天才貼出來,趁著颱風天快快把文章整理一下,對於失信這一點真的很抱歉,所以附上美女圖賠罪。雖然我知道我的網站還沒有很多人閱讀,但我仍然要對於失信這件事情說聲:「抱歉。」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嗎?就是那一篇從我自身講起一直探討到軟體與硬體的那篇文章,不記得或沒看過都沒關係,問卷有填就好…不過很可惜的是,問卷填寫人數好少,這點讓我頗為失望的…不過沒關係,還是讓我發現有趣的事情(笑)。

好的,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既然不探討先前的問卷,那麼我們要探討什麼呢?

「我想討論台灣,想分享我對於台灣這片我生長土地的一些看法。」

抱歉,這篇文章拖了將近三天才貼出來,趁著颱風天快快把文章整理一下,對於失信這一點真的很抱歉,所以附上美女圖賠罪。雖然我知道我的網站還沒有很多人閱讀,但我仍然要對於失信這件事情說聲:「抱歉。」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嗎?就是那一篇從我自身講起一直探討到軟體與硬體的那篇文章,不記得或沒看過都沒關係,問卷有填就好…不過很可惜的是,問卷填寫人數好少,這點讓我頗為失望的…不過沒關係,還是讓我發現有趣的事情(笑)。

不過在文章開始前我得要先聲明,我目前並不想要開始分析那份問卷,我決定將問卷的分析日期往後延,再延半個月吧!屆時我們再來分析看看這份問卷以及說說我對於這份問卷的看法。 好的,那麼今天這篇文章既然不探討先前的問卷,那麼我們要探討什麼呢?

「我想討論台灣,想分享我對於台灣這片我生長土地的一些看法。」

在台灣,我們的電子產業多數是以硬體代工、IC製造等為主要生產以及收入來源,所以又稱電子代工業,而這個產業同時也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核心產業。 近年來,電子代工逐漸因為對岸的開放改革、廉價勞工等因素而紛紛移往中國…好,這個不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 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關於軟體與硬體這檔事。

而恰恰好的例子就在最近不久前剛發生 – Google 以125 億美元買下 Motorola 行動部門,這代表什麼?是否隱藏了什麼訊息?

Google這件事情等等我再繼續說,先來看看國內知名智慧型手機商 HTC 好了。HTC 貴為國際級國產品牌,其身價非凡,還被 Apple 給盯上而吃了官司,這證明 Apple 這個龍頭實際上是怕他的。但為何我會提起他呢? 在我第一次看到 HTC 這個品牌的手機時,我第一個印象是,不是很好看;第二個印象則是,好卡。

不太好看的原因除了機身之外,就是那個UI介面讓我看了頗是反感,一整個感覺就是雜亂,對比之下的 iOS 系統看起來則比較美觀以及簡潔,不過這部分因人而異,畢竟每人的審美觀不大相同。 再來,很卡的原因似乎是當時的處理器較慢的關係,但我認為問題不在此處。

問題在於,軟體與硬體的供應商為不同公司。是的,你沒看錯。假如你夠了解 Android 系統,那麼你一定知道這個作業系統是由 Google 這個網路巨擘所出品的開放式移動裝置作業系統,勁敵目標則是 Apple 針對 iPhone、iPad、iPod 等手持裝置的作業系統 iOS。

不過最近我到一些 3C 量販店去把玩 HTC 的手機時,除了介面我仍然不甚喜歡之外流暢度已經有了改善,這與近期各家 Android 手機廠商對硬體上的效能提升有絕對的關係。從早期數百MHz 到現在以 G 起跳的單核心處理器乃至雙核心處理器這中間的效能有絕對的提升,只是價格也提升了不少,這樣的情形似乎陷入了一種對於硬體規格上的追求,這是所謂的頂級,當然這並沒有錯,畢竟 Apple 的智慧型手機採用的核心也已經進入 G 級,下一代也將採用雙核心等級的 CPU 來提高效能,只是…

只是依目前情況來分析,為何 iPhone 與同等級的 Android 的手機相比卻能擁有高於這些同等手機的流暢度與使用者體驗呢?

答案是:「軟體與硬體的完美的結合與配合。」

iOS 是為了 i 系列的幾項產品所量身打造的作業系統,而 Android 不是。Android 是由一群軟體工程師所寫出來的,他們或許並非不懂硬體,但為了對大部分硬體做好相容,因此犧牲了許多效率,導致系統在某些為了擴展顧客範圍而開出較低規格或規格與官方需求有所落差的廠商的手機較易出現當機(我親眼看過一隻Android手機不停重開機)、延遲、App運作有困難…等等問題。

當然,這是我聽來的資訊,如果有錯還請各位糾正。 話說回來,我想這答案或許也是 Google 除了廣為猜測的專利訴訟而收購 Motorola 行動部門的另外一項動機吧?

還記得蘭奇嗎? 那位離職的前宏碁執行長。他在 5 月接受訪談的時候的內容提到:

他(蘭奇)不斷催促宏碁要走向一個行動裝置導向(mobile-focused)與全球化。宏碁需要把視野放到台灣以外,因為過去由微軟、英特爾主導的 WINTEL 時代已經大為衰退,PC廠商需要自己多做很多事情。

蘭奇說:「我那時就已經看出,如果宏碁要成為市場的主要公司,我們需要一些投資尤其是在軟體、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

宏碁現在研發團隊約300至400位工程師的規模,將需要提高到超過1000個工程師。這些工程師將聚焦在軟、硬體的整合上。但蘭奇提到,軟硬整合能力是現在台灣所缺乏的。

「想要在台灣做這些事情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需要走出台灣,去中國、印度或美國、歐洲,我們應該去那些可以提供我們軟體資源、軟體知識的地方」

我想他的看法是對的,也與我的看法一致相同。而我們的大廠正在故步自封,或許他們有在努力,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而最近的 PC 大廠 HP 也宣布有意脫手佔營收 30% 的 PC 業務,決定轉而投入軟體開發…這些事情都在訴說著,軟體與硬體之間正在發生某些變化。

再來,我對於目前的技職教育感到憂心。是,我只是一位學生,沒道理這樣講、這樣批評,我可以傻傻地跟隨制度跟隨規定來讀書就好了。 但我不服,我厭惡考試、我厭惡那些為了排名而不斷跟你說「這都是為了你的未來好啊…」、「產業要的就是這種,這樣就對了!」、「你不考間好學校未來哪會有好工作?」、「現在是證照的時代,考多一點未來機會多一點。」、「這樣做妳以後才會賺大錢!」…諸如此類的人以及老師,這樣的人多嗎?在我看來很多很多…

還有,我更不服氣的是那些頭腦死硬的老師們,為何一定要用一模一樣的方法以及方式來達成一件事情呢?為何用了別種方法,但是卻被當掉?難道你們是忌妒?還是…? 啊,抱歉,我激動了。

但這是我以及我一些朋友所親身經歷的,40 元放在眼前,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不,我沒有要挑起戰火,我歡迎你與我一同討論這件事情。

在我看來,軟體與硬體是無法分家的,因為這兩種東西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缺二這個文明世界就沒有現在這個樣子,但或許會比較美一些吧? (笑)

MPLAB X Microchip 單晶片圖形介面開發環境。

MPLAB X 是 Microchip 另一款 IDE 開發工具,有別於官方原始提供的 MPLAB IDE , 它擁有更美觀的介面以及跨平台的特性,不過目前還在 beta 測試階段就是了。安裝教學、簡單使用教學…

MPLAB X 是 Microchip 另一款 IDE 開發工具,有別於官方原始提供的 MPLAB IDE ,它擁有更美觀的介面以及跨平台的特性,不過目前還在 beta 測試階段就是了。

閱讀全文〈MPLAB X Microchip 單晶片圖形介面開發環境。〉

軟體與硬體該分兩邊站嗎? (一)

我是一位還在研讀資訊工程的大學生,或許我在這裡說話的份量不及許多前輩,但我還是想敘述我的看法。我想先從我的求學經歷簡單的談談我的身分。自國中,不對,自國小開始我就深深對於物理化學等可以看見有趣成果的科目感到好奇,家中有著許多這類的書籍,我記得到了小六,我開始接觸到關於電學部分的實驗,沒碰不知道,一碰不得了…

我是一位還在研讀資訊工程的大學生,或許我在這裡說話的份量不及許多前輩,但我還是想敘述我的看法。

我想先從我的求學經歷簡單的談談我的身分。自國中,不對,自國小開始我就深深對於物理化學等可以看見有趣成果的科目感到好奇,家中有著許多這類的書籍,我記得到了小六,我開始接觸到關於電學部分的實驗,沒碰不知道,一碰不得了。就是這一碰讓我陷入對於電學以及電子學的深度著迷,一發不可收拾。 時至今日我還是對於這門學問有著深深的好奇感以及對於新奇事物的探索熱情,只是這種感覺已經與小時相去甚遠,或許是環境因素所致…

好,簡而言之我就是一名迷戀於電子學的怪異小鬼。

到了高職,我毅然決然地選了職業學校中的電子科就讀,鎖定這一科目,就連推甄項目也只填上另外一個相關科目,資訊科。不過還好,我是直接進到電子科,而這個機會也奠定了我深厚電子學的專業基礎。

之後,大學我選擇就讀的學系也只有一個,那就是資訊工程。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為何我選的不是電子工程之類的,那些學系不是才是我真正該去的嗎?

你問到重點了,這就是我接下來準備探討的內容。

我在高職最後一年,我就決定我未來一定要進資訊工程系,原因無他,只是我想要學電腦的程式語言這麼簡單而已。而當時的我已經會使用8051單晶片並且利用這個晶片去控制一些簡單的東西。

想學電腦程式語言還有另一個重點,就是我認為如果我能夠更加的對於電腦程式有所由研究,那麼我就能夠將我所學的硬體知識搭配並且融合起來,然後就能做到更多有趣的事情。而這是我未來研究的方向以及目的,不過我發現似乎沒有那麼簡單。

我不知道是哪裡的問題,但我在模糊中有稍微看見問題的影像,那似乎是目前所就讀學校的學系方向所致。

目前我這間學校的資工系朝向手機平台上的 Android 方向發展,而且嚴重偏向軟體的方面發展,至於硬體部分則開始逐漸忽略…且許多我身邊的同學對於硬體方面的知識似乎有著嚴重的不足以及問題,並表現出一種「反正以後用不到」或「好難我不會」等等的感覺。這些看在我這位有著理想的人眼中,實在是痛心不已。 前言摘要與鋪陳敘述就到此,接下來我們進入正題。

軟體與硬體該分兩邊站嗎?

如前面提到的,我是一位喜愛電子電路以及

單晶片微控制器的人,我喜歡做這些實驗,而這些實驗我同時需要兩樣知識:

  1. 硬體設計知識
  2. 軟體程式撰寫

而我同時擁有這兩種知識,雖然目前的我對於這兩樣還不到專精的程度,但我想再過不久就能達到我心中想要的樣子。同時,我不只具有硬體程式的設計能力,我還對於電腦軟體的設計有著些許的興趣,其中網頁設計為我最喜愛的一項。 好,那麼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兩樣是應該同時並進並且其中一項具有一定以上的基礎能力或者水準,為什麼? 當軟體與硬體分開處理,並且其中一方對另一方的了解不多時會出現許多的問題。其中我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軟體與硬體之間的配合度不夠,導致軟體在這個硬體上面的執行效率低於原有的效率,且有可能無法最佳化以達到最高效能,因為這兩邊對彼此互不了解或者僅僅些微了解,更有可能是雙方堅持己見,這樣的情形下如何讓硬體發揮該有的能力呢?

以我目前學習單晶片的過程來看,假設我今天只是一位只會寫軟體的人,雖然我用 C 語言或者是 Basic 語言也能夠控制單晶片的動作,利用電腦也能夠與單晶片通訊,但如果不了解晶片內部的運作以及一些動作原理,那麼產生出來的程式大小很容易會超過晶片內程式記憶體的大小,且效率以及速度上也會大受影響,還有,某些特殊晶片的控制將會難以掌握。

或許你可以說,我又不寫硬體控制的程式,何必了解這些? 也許你也可以說,直接改範例程式或人家寫好的程式也能運作,為何非得要知道內部原理呢?

的確,身為一位開發人員就要能夠充分利用資源並且加速開發的腳步好讓研發時間盡可能地降低,就算犧牲一些品質也在所不惜。這樣沒什麼不對也沒什麼不好,畢竟現在技術越來越好,速度也越來越快,這個跑起來太慢換一顆晶片就是了,反正東西做得好、外觀佳消費者還是會買帳。

但,真的是這樣嗎? 我也不清楚,雖然心中有個答案,但或許你能協助我將底下這份問卷完成,然後我們來一起分析一起看看大多數消費者喜歡的是怎麼樣的裝置。或許會有數據不足的疑慮,畢竟我這只是個小小的網站,那麼可以的話,請幫我盡可能的傳出去,數據越多,我們能得到的準確度越高,對吧?

問卷,請點這個連結進入填寫 =D

Google+遊戲現身!簡單操作與介紹。

前天那篇文章不久後的今天我發現我的Google+頁面出現了那個代表遊戲的X標誌。

這個標誌在上面那一排按鈕的最後方,搜尋框的左方。看到之後的我很開心的點了進去,整個介面上維持一貫的乾淨簡潔,比起Facebook那種複雜的介面,我比較喜歡Google+這邊的感覺。

前幾天那篇文章不久後的今天我發現我的Google+頁面出現了那個代表遊戲的X標誌。

這個標誌在上面那一排按鈕的最後方,搜尋框的左方。看到之後的我很開心的點了進去,整個介面上維持一貫的乾淨簡潔,比起Facebook那種複雜的介面,我比較喜歡Google+這邊的感覺。

閱讀全文〈Google+遊戲現身!簡單操作與介紹。〉

遊戲即將進入Google+,你是被選中的人嗎?

稍早之前Google於官方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文章Games in Google+: fun that fits your schedule。

沒錯!Google即將開放的功能,也是許多網友們期待的遊戲即將登陸Google+!

之前就有許多傳聞說 Google Games 將獨立成一個訊息流,不會與主要訊息流混在一起,而在官方部落格上的這句話應證了這個事實 “Games in Google+ ……..

Google Games

稍早之前Google於官方部落格發表了一篇文章Games in Google+: fun that fits your schedule

沒錯!Google即將開放的功能,也是許多網友們期待的遊戲即將登陸Google+

之前就有許多傳聞說 Google Games 將獨立成一個訊息流,不會與主要訊息流混在一起,而在官方部落格上的這句話應證了這個事實 “Games in Google+ are there when you want them and gone when you don’t.” 中文意思就是:「當你想要玩遊戲時,它就就在這,而當你不想玩的時候,它就消失。」

閱讀全文〈遊戲即將進入Google+,你是被選中的人嗎?〉

程式設計之陣列外傳。

陣列?啥?是列陣吧?要打仗嗎? 喔,不不不,是陣列無誤。這是英文 Array 翻譯而來的結果。不過,說真的,光聽陣列這兩個字其實頗抽象的,因為從字面上很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也許我們可以拿戰爭中常用的陣形來作比喻。

其實陣列,說簡單一點就是一排很多空格的櫃子,每一格都有編號,編號從0到你所設定的格數(長度)為止。以剛剛那個程式碼來講,他第一排軍人的編號是0而不是1,第二排的編號則是1..以此類推。….

陣列?啥?是列陣吧?要打仗嗎? 喔,不不不,是陣列無誤。這是英文 Array 翻譯而來的結果。不過,說真的,光聽陣列這兩個字其實頗抽象的,因為從字面上很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麼樣的東西。 也許我們可以拿戰爭中常用的陣形來作比喻。

閱讀全文〈程式設計之陣列外傳。〉

Google+邀請連結,限量150個名額!

還記得Google+嗎?

那個在上個月造成轟動的Google社群平台,那時是需要邀請信才能夠加入,但有些人會因為害怕信箱外露而不敢索取Google+的邀請信,因此Google很貼心地為想推廣Google plus的網友們推出連結式的Google+邀請。

還記得Google+嗎? 那個在上個月造成轟動的Google社群平台,那時是需要邀請信才能夠加入,但有些人會因為害怕信箱外露而不敢索取Google+的邀請信,因此Google很貼心地為想推廣Google plus的網友們推出連結式的Google+邀請。 嗯?你問我說加入Google+可以做什麼?

你可以先參考這篇文章,看看Google+的大概功能與特色。

還有還有,如果你是Picasa的愛用者,那在加入Google+之後,Picasa的容量也會跟著變大喔!

不只這些,還有更多新奇有趣的內容與功能,等著你到Google+的世界去探索,別忘了,Google+還處於測試階段,還有許多功能還沒出現,包括未來極有可能出現的遊戲服務也還沒現身呢!

心動了嗎? 現在,你不需要再留下E-mail索取邀請函了。只要點下連結,就可以獲得加入 Google plus 的機會,還在等什麼? 快快點下這個連結吧!

歡迎加入我的Google+,一同分享與探索這個世界吧 =D

有些圖片來自網路,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拿下,謝謝。